近年来,文峰区国土资源局以“双保”工程为主线,通过关紧“四道闸”,牢牢守住了3330公顷基本农田“红线”,连续8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。
一是关紧“责任闸门”,强化保护职责。建立全区耕地保护责任网络,以区长为责任人,区与乡镇、乡镇与村、村与组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,将责任具体分解到各乡镇、街道办事处、村和组,形成了区、乡、村、组四级联动模式。
二是关紧“制度闸门”,实现纲性管理。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体系,制定出台了10项制度,即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制度、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制度、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制度、用途管制制度、公示制度、档案制度、变更统计制度、联席会议制度、动态巡查制度、信访举报制度,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化、规范化管理。
三是关紧“规划闸门”,严控建设用地。把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关,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面积,除国家重点工程外,对建设项目选址占用基本农田的一律不予通过。
四是关紧“执法闸门”,加强执法监察。建立了国土、行政执法、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横向到边和区、乡、村三级执法的纵向到底共同责任机制,做到“全天候、无缝隙、全覆盖”式巡查,形成了全面覆盖、严密防控网络,达到了“防范在先、发现及时、制止有效、查处到位、震慑有力”的效果。